接近成佛时的境界

接近成佛时的境界 150 150 einsja

布殊2021.09.07

佛是什么?就是你自己!当然,到那个时候说个“佛”也是多余的。
有一天,我问:“师父,佛的境界到底是什么?”
师父说:“佛经上很多。”

我又说:“我都不信,因为那是两千五百年前说的,哪有那么厉害?我认为一般人达不到,而真正佛的境界是什么?学生请您描述一下真实的情形。”
师父就说了:“我现在告诉你,我现在什么也不做,什么也不修,什么也不想,让我的心自然而然地活着、安住。起念,就让它起念,念头消失了,就让它消失,永远都平平静静。到最后,连佛的概念也丢掉了。什么是佛?没有佛!”这就是我在《心经》的序言里请教老和尚这个问题的全部。

真到我自己有一天跟师父讲:“师父!我现在不知道该怎么修了?佛经不大想看,看看就放下,放下又看看,好像所有的东西都索然无味,就像个凡夫一样。出去工作的时候,确实感觉到妙趣横生,左右逢源。可是一回到家里,又感觉到很普通、很平静,好像无所作为。”

师父讲:“对的!这个时候就是快要圆熟了。”
我说:“是这样吗?”
师父回:“是的!当初我要圆熟的时候也是这样子的,一个标准的凡夫”。

老子《道德经》讲的“大智若愚,大成若缺,大巧若拙”,这不是用装出来的,其中的那个“若”字不是“好像”的意思,根本就是!真正的大智慧就是在非常平常的生活里,但是跟凡夫平凡的生活又不一样。为什么不一样?凡夫在平凡的生活里面,忧愁万端,嫌东嫌西……,他不想过平凡的生活,想过不平凡的生活,想过非凡的生活,超凡的生活,但是做不到,所以总是怨、恨……乃至于生无可恋,因为能力不够、智慧不够、条件不够。

而悟道的人,时时刻刻都能回归生活的本质-吃喝拉撒、喜怒哀乐、油盐酱醋……,活得平淡、自在、轻松;需要用的时候,又妙趣横生、妙用无边。所以一个悟道的人不会是一个永远一号表情的人,也不会老是说同样的一句话,大家可以参考《开悟,不是你想象的那样》一书,作者是麦肯席,他写了开悟的三部曲,确实有一点悟处。其中一句大概是写“我的工作只有一件,就是破除你所有的执着,把你心中所有概念性的东西全部拿掉,最后完全空掉,就开悟了。”

所以开悟的人一定是某个特定的样子吗?佛一定是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的样子吗?这两千五百年里难道就没有其他佛出现了吗?很难说。所以六祖非常肯定的说“若识自性,一悟即至佛地”。只要你有这种智能,内在的知识具有这种伟大的觉醒力量,再有一位良师能帮助你,就可以一悟即至佛地,否则还是一步一步来的好。

Visits: 14

中华金刚般若禅学会

地址:新竹县宝山乡油田村油石路8巷8号
本会电话: 03-576 9388
联络信箱: jinganbore1010@gmail.com
Line ID: 0905075585
wechat ID: k0905075585

内政部核准立案台内团字第1060075636号
新竹地方法院核准106证社字第18号

©中华金刚般若禅学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