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“金刚般若禅”与生活结合的分享

学习“金刚般若禅”与生活结合的分享 150 150 einsja

惠灵 2025.05.28

起源于身体的不适,朋友引荐认识行医的老师,面对面看病中打开师生因缘,第一眼看见一位气度非凡的老师,当时只知道有股力量很强笼罩全身冒汗,但很舒坦。
渐而得知老师有在指导学佛课程,即加入学习,认知禅学,从而学习生活与佛法之领域。

早期一直不断于课堂听闻……,从达摩祖师血脉论、六祖坛经、金刚经、道德经、儒家思想论语……,诸多等等,及现在于网络在线上课的王阳明传习录心学等许多的经典,让我们有更多的了解结合于生活中种种细节去体悟。
老师的课程是非常的精辟,诚如一把金刚钥匙,引领我们往正确的方向,随着老师的步伐前进—方向正确是很重要的选择。
布殊老师的法是“大道至简,以传心作为根本。”只要不间断精进;不要停止脚步,指日可待,归源于那永恒之心的家。
此时刻提及道场,老师开始希望有道场,让大家能有固定安住的地方,经历多次寻觅探访,仔细衡量当中也花了许多的精神,过程的艰难,就不在这一一陈述。

这期间我个人因素而脱队,于滚动中念念不忘师恩与所习之禅法。时间的流转中再次接上此因缘轨道,是非常开心喜悦。
终于与恩师见面了,依然是那位气度非凡的老师,内心涌现无限忏悔之心—对不起、请原谅我、谢谢您、我爱您。希望不会太慢回到您身边,还能踏上禅院的土地,感恩老师。
“金刚般若禅院”位于山谷中,四周皆是与大自然虫鸣鸟叫声、清晰空气共存,师兄师姐们共同一起维护整理环境,每周固定的共修与大自然共振合一。

布殊老师精心为大家准备阁楼清静之处,可在此听课与老师的法,让我们能更加精进;我们也会住宿于禅院中,在这幽静的晚上可听见蛙叫声、虫鸣声,真是舒畅,清晨一早鸟啼声,花儿扑鼻香而至。
每当法会时,壁虎们会贴在玻璃上,听闻佛法声。老师带领着众师兄师姐们一起诵经的共振与众生合一—共同修持学习。
后山有老和尚的舍利塔,四周环绕着山林非常的清静,有老和尚的加持,大家能更加精进努力。

布殊老师的“传心传法”宗旨,传递于来自各地因缘的种子菩萨们来学习。 感恩老师在未皈依前,不断学习老师在线课程,听回播音档,有空即听,做饭洗衣抓时间听听,这是很好的学习机会,也是提升自己内在平衡之喜ㄛ!或听取网络各音文件,内容皆是布殊老师生命的宝库,历经时间岁月的累积与无上的智慧都蕴藏在这里,让大家丰富心的能量播种于本心。
皈依后有种种的变化,让自己的灵性提升,思维通路更开阔,对于佛法也更通透加深。当然也会有许多要磨练与修正,须更加努力不可停滞下来,否则又会重新开始,时间不等人的。

有一天清晨起床,眼睛刚睁开就直望天花板,一动不动,完全放空,此刻的我充满着喜悦,闪出—耕耘自己一亩心田回归空性,给自己下种子,如四季→廿四节气→整地→灌溉→播种→发芽→插秧于土中。
平时去观察其生长有无需要填补秧苗。
除草→拔除杂草,以免妨碍成长(扫除内心尘埃)。
施肥→滋养秧苗成长(内在心灵的平衡与成长)。
收割→继续完成许多的过程…,晒谷子,去除杂质至脱壳成米。
心的宁静与喜悦,来自杂染贪瞋痴覆盖,扫除这一切,回到原来的初心,外面的生活外物回归本性本我(此时涌现出无限的喜悦)。

开始有了变化……
一天下午要去上课途中,等待红绿灯中,此刻是红灯,而我看到的是绿灯,我就骑过去,当下很开心,其他什么都不知道,也不知道自己在骑车中,只知在腾云中,当下唯有喜悦、开心,过了一会突然听到叭叭叭的响声,一看糟了,两边是车来车往,也不知怎么办,赶快道歉,当时要左转,转不过来,只知道有股力量帮忙就过去了,真是吓人呀!现在回想起来,还是喜悦开心啊!

老师于上课中与音档里常提起四个字—明心见性。
时常反复思维,似懂非懂,在这突如其来的生活事宜中,我明白老师课堂中所谈的来结合—明明白白、清清楚楚、空空朗朗(称其为现代十二字真言)。

知道、知道、知道,那个第一个知道,直接指向那个(本心),见性(自性)还是自己的那个心(佛性生命),所以明心见性—本是具足,本来的面目。
尤其在这“不识本心,学法无益,若识自本心,见到本性”,反复观照自心。

结语:
我们在台湾,较少时间能与老师见面,老师很忙两地奔波—传心传法,很珍惜老师在身边的时候,因在那围绕着无限光明体中,散发出的能量里,能帮助大家清理净化,空空朗朗的回归本心。
在老师的引领中的修行道路,与大家共同一起努力,为众生发起—爱、慈悲、共好,一起精进传递“金刚般若宗的宗旨—生活即佛法,佛法即修行”。

Visits: 23

中华金刚般若禅学会

地址:新竹县宝山乡油田村油石路8巷8号
本会电话: 03-576 9388
联络信箱: jinganbore1010@gmail.com
Line ID: 0905075585
wechat ID: k0905075585

内政部核准立案台内团字第1060075636号
新竹地方法院核准106证社字第18号

©中华金刚般若禅学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