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殊2016.07.11
佛是二足尊,福德足、功德足,缺一不可,所以我一直强调要“多参”。
第一个“参”是参加,多参加道场的活动。因为我很清楚每个人的状态,会在适当的时间启发你。比如你悟到一个程度了,或是要你领众修行,又或是增加你的工作量,让你帮助大家。为什么?因为要广修福德。我从第一次悟处到第二次用了八年,第二次到第三次只用了三年,就是因为第二次悟处后我到处捐赠,哪里有困难就往哪里走。所以,请你参加道场的活动服务大众,是最容易修集福德的。
没有足够的福德开不了悟,即便勉强开了,很容易退转,一旦退下来,因为退转心里还带着悟的力量在里面,这时造的业可吓人了,会比一般人造的业重很多;一般造了某种业会堕十八层地狱,如果是退道的人造了同样的业,会堕到三十六层去的。就像悟达国师当了十世的高僧,因为一时贪名就被冤亲债主找到了,腿上就长了人面脓疮,还好他有福德,找到了峨眉山上的尊者帮他用大悲水洗才洗干净。即便你是修空定,也很容易入魔道。
第二个“参”是“参禅”。借着不断参禅,突破无明往更高的智慧,参到无禅可参,把自己全搞明白,一点疑惑都没有。从耕云导师的年谱里可以看到,他在1972年第一次开悟,到了1974年时参禅到彻悟(时于东引担任军中主管)。所以在还没有成佛前,都有功课要做,要一直参到佛的果地与悟境了,达到了人生最高的成就,就可以不参了。古人讲“学道须是铁汉,着手心头便判,直取无上菩提,一切是非莫管”,就是要你别管那些,一直往下走,走到底为止,没到底就别停,因为悟是有深浅的。前面两个“参”都是前方便,要从第三步起才是真正的修菩萨道,修佛道。
第三步是“六度万行”!真正的六度万行是在悟了之后,深浅不管,至少悟到真实的自己,找到了本心本性后起的六度万行,修的菩萨道、佛道才真实,因为修集的福报里不再有杂质(贪瞋痴慢),在度众生当中得“后得智”,舍己从人,最后把我彻底忘掉,才是真正的“我空”,也就是《维摩诘经》讲的“善能分别诸法相,于第一义而不动”,到达了这个程度时,不但能清清楚楚的分别,这个分别要比凡夫还更真实,有着无量的善巧方便,虽然每个佛大菩萨度生的方便都不同,但都是这种正行而来。所以才说真正修行从悟了之后开始,即便是浅浅的悟也算。
Visits: 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