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路上的取与舍

修行路上的取与舍 150 150 einsja

布殊 2021.08.18

问:
修行要如何轻松前行?为什么总感觉放下一些,又捡起了一些?

答:
这也是修行的功夫!要能提得起,也放得下。世间的工作是做不完的,烦恼也是断不完的,怎么办?不如心得解脱,而不是把事放下,也就是在于了悟了心的空性,万事万物回归空性。

打个比方,有些人要他回忆十年前的事情,他想不起多少了,那就是过去了,空掉了,但是有些人却是三、五十年以前的事还如数家珍,那就是空不掉。所以要学会今天做的事明天就忘掉,特别是一些负面情绪把它忘掉,在《金刚经》、《六祖坛经》里就有很多告诉你如何空掉的偈语,里面是很多智慧的总结。心常常是空的,情绪是常常平的,烦恼升起时很快就能放下,烦恼放得越快就越轻松,也就是佛门里说的自在。

所以,我们要学观自在菩萨,能够观察,能够自在,就是观自在,行深般若,就能够度一切苦厄。为什么我第一本书出《心经》?因为《心经》是我们这个法门的总纲,也是大般若经的总纲,永远把《心经》的第一句-“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般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”提起来。

怎么照见?什么是般若?怎么观自在?就是要时时提起正念,不要观他在,要观自在,不要被外面的浮光掠影,夺取了你的心智,夺取了你的精力,要回光返照。《黄帝内经》讲“精神内守,病安重来。”意思是连生病都与精神的内守、外溢有很大的关系。精神内守就不得病,精神外溢,贪着外面的花花世界,精气神很快就消掉(耗散),当然就百病丛生,烦恼丛生。所以养心就是养生,养生就是养心,它是同步的。

Visits: 9

中华金刚般若禅学会

地址:新竹县宝山乡油田村油石路8巷8号
本会电话: 03-576 9388
联络信箱: jinganbore1010@gmail.com
Line ID: 0905075585
wechat ID: k0905075585

内政部核准立案台内团字第1060075636号
新竹地方法院核准106证社字第18号

©中华金刚般若禅学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