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之我见

修行之我见 150 150 einsja

惠尚 2025.06.14

修行,即是修心,而心是什么?《金刚经》说:“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”。既然不可得,修的是什么呢?

在学生看来,修心初初着手,修的是个人感受,其中包括情绪和知见。比如:当有人批评我、误解我、质疑我,说我蠢,说我什么都做不好的时候,如果我没有觉察,没有对情绪的感知,也没有正确客观的知见,很可能我会因对方的话陷入情绪黑洞,进而失去自我价值,认为自己是个差劲的、没用的人。

当然,结果可想而知,要么我反驳说我不是这样的,要么我愤怒,要么我表面平静,心里却对此耿耿于怀,总之,如果没有觉察和正确的知见,我会陷入痛苦和拉扯的漩涡。

而修行后,再遇到这样的事情,老师有指点,说可以多问几个人,我是否是他人口中这个样子,当然询问的人,也该是客观评价的人。然后慢慢地,过渡到自己也能拥有客观认知的能力,分清楚他人所说的话,是他人的感受,还是客观事实。如果是评价,不论是赞叹,或是贬损,都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,因此,都不必对此过于看重。而如果他人是描述客观事实,比如:某某某,你在哪件事上做得不够妥当,这样会造成什么影响,如果你能按照另外一种方式做,会处理得更加圆融。这样的表述方式,我想每个人都会很容易接受,也会很感谢提出改进建议的这个人。不过,娑婆世界,什么人都有,我怎么能要求每个人都只表述客观事实,而不描述个人感受呢?

修行,修的是自己,而非他人。

以此为镜,修我能否接受他人的质疑,我是否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,我是否能不被此影响自己的情绪?而在看到他人做出不够妥当的行为时,我又是否能够宽容、理解,给他人留白的空间,如老师所说,给予他人容错率?

人要进步,不可能不犯错啊!只要不是杀人放火,只要不是恶意伤害他人,不触及法律,那么,小错有何不可?再反观自心,我被人质疑后会耿耿于怀,是他人苛刻,还是我苛刻?真正叩击心扉的那一刻,我明白,不是他人苛刻,而是我对自己苛刻。他人评价后,如无觉察,并不需要对此负责,也不需要对我负责,说话和放屁一样,不留痕迹。而我却在心里留痕,这明显是被挂住了!也可以看出,我是多么在乎他人的眼光,多么在乎自己在他人眼里的模样,多么想要证明自己,又是多么看重自己的面子!可是,他人眼里的我,是真正的我吗?

每个人如同一座海面上的冰山,打个照面后,彼此看见的,也只是海面上一小点冰山。看不见的,是深藏在海底的那大块部分。所以,每个人眼里的他人,其实都只是薄薄的一层纸,或者说是模糊的一个残影,即便与之深入相处,也难以百分百了解另一个人,这也注定了—人类是孤独的,而孤独是正常的。孤独之下,还有很灿烂的星空值得探索,那深埋海水下的大块部分:个人的感受和观点、社会的期待、人身的渴望……以及真我,正是每个人修行的重点。

就学生粗浅的看法,修行的第一步,是以玩家的心态自动调频。既然一切都是围绕我的感受展开,而我,是生出一切感受的主体,那么,我理所应当是我的世界的造物主。既然我是我的造物主,那么,感觉和情绪只能对我俯首称臣。我要修的,自然是调整自身的频率,应让自己每天快乐,保持正能量,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任何事情,提高觉察,忽略、无视一切负面能量,其中包括各种言语、行为,这样,无论经历什么(哪怕在俗世中看来是挫折),我也能从中汲取滋养我的力量。

说到这里,想到六年级的时候,和妈妈的关系经常有摩擦,我每每在要对她生出嗔恨心的时候,总会有种错觉,我是某个故事的主角,此时只是遇到了一些难题罢了。这也许就是转念,也是让自己情绪不内耗的一种方法。但这一步要坚持,还要不断觉察,学生定力不足,经常是一时正念,一时又被情绪影响。

而当自身能量提高了,频率上去了,学生认为也就到了修行的第二步,练习如如不动的能力。虽有我,却知道我也只是一个角色,后面那个默然看着自己言语、行动、经历的,才是真正的源头,自此不为所有境界所动,不执着生命中的一切人事物,也不对生命中存在的一切事物有所分别。好与坏、善与恶、真与假、男与女,一切概念、观点、标签,都将从脑海剥落,只有存在的欢喜,存在就是喜悦,存在就是宇宙的爱。这一步,学生并没有深刻体会到,只是在素食的两三个月内,做过一个梦。

梦里,我遭受了身体上的痛苦,可是我情绪上一点痛苦都没有,就像播放电影似的,背后有个更高的力量,看着那个电影主角经历,却没有任何评价,默然无语。醒来后,我很诧异,因为就真实情况而言,我怕痛,我会恐惧,会思虑受伤后的一切状况,可梦里怎么会不怕?竟然什么情绪都没有?甚至没有一个念头?紧接着,便是另一个画面,主角进入一个场景,实在是很像电影的转场,也实在是不入心,有种冷眼无情看自己生活的抽离感。

以上修行的见解,学生一己之见,不知道是否有差错,还望老师指正。能遇到明师,是学生的幸运,感恩布殊老师出现,点燃心灯!感恩遇见同修好友,直言教导!感恩一切善缘违缘,助我觉察习气,不断进步!

最后,感恩再感恩,我的烦恼,我的菩提!

Visits: 5

中华金刚般若禅学会

地址:新竹县宝山乡油田村油石路8巷8号
本会电话: 03-576 9388
联络信箱: jinganbore1010@gmail.com
Line ID: 0905075585
wechat ID: k0905075585

内政部核准立案台内团字第1060075636号
新竹地方法院核准106证社字第18号

©中华金刚般若禅学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