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自无心于万物,何妨万物常围绕

但自无心于万物,何妨万物常围绕 150 150 einsja

布殊 2018.09.21

《金刚经》最重要的内涵是破众生的“相”。这个破相并不是脸或身体外露部分的破损,也不是指毁容,是指破心上的相,去除众生心里的执着。什么是相呢?心里所思、所想、所牵挂、所忧虑、所烦恼、所系附的那些都是相。

怎样算是执着呢?很简单,去热闹的街头走一圈、和朋友去KTV、出国旅游,回到家后,还在回忆遇到奇怪的人、谁唱的好不好、游览处的异国风味,就代表心还挂在那里。反之,好像什么都不记得了,那就是不执着。这如同工作了一整天后,问你今天做了什么,感觉好像没做什么,想也想不起来,空空如也。会有这种情形,表示当下进入了“离执禅定”(三昧),所以不落印象、不落心相。若日日如此,到生命的终点,一直保持心无牵挂的状态,必定能成就。打坐能帮助你入禅定,可是你坐在那里万念纷飞,千处挂碍,怎么入禅定呢?随他(她、它)去,来了!去了!都是空。如你能这样思惟,这一生就可以过得快乐,没有牵挂,没有忧虑,好像活在天堂里,否则你还没往生,就活得像在地狱里一样。

唐朝庞蕴居士说:“但自无心于万物,何妨万物常围绕”,蕅益大师也在《金刚经破空论》中强调外境所现的人、事、物是灭不掉的,重点不在“除外境”,不是非要有好的外境才能修行。我们总有太多借口,等两天忙完了再打坐、等把事情处理完了再修行,一直都在等,修行就搁在那里。所以修行和外境有什么关系呢?若心乱如麻,就算到深山古剎去修行,心还是静不下来。唯有心空无物,才能安住,达到陶渊明“问君何能尔?心远地自偏”的境界。

刚学佛要尽量避免生气、动情绪或情欲,因为你还不明白什么是禅定,必须入了离执禅定,感受过心无挂碍的三眛后,才能体会为什么生气可以不会妨碍你,但没入离执禅定前是做不到的,因为还没破“相”,所以,要时时提醒自己,生气了赶快让它过去,发牢骚了,想想正面的好事,实在忍不住了,就向山谷吼两声,那个生气的势就没了。真正入三昧的人,拥有平常心,在任何时候用的都是中道,以真实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,没有妄想,没有幻想,“一种平怀,泯然自尽”。

Visits: 171

中华金刚般若禅学会

地址:新竹县宝山乡油田村油石路8巷8号
本会电话: 03-576 9388
联络信箱: jinganbore1010@gmail.com
Line ID: 0905075585
wechat ID: k0905075585

内政部核准立案台内团字第1060075636号
新竹地方法院核准106证社字第18号

©中华金刚般若禅学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