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殊2016.07.11
我常讲末法时期要弘法不能太穷,为什么?因为这个时代的风气不讲求气节,多数人笑贫不笑娼,如果一个修行人连基本生活都有问题,他根本就看不起你,还要他跟你学佛、修行,或许他嘴上会讲很好,但是来看看就一走了之,怎么弘法?所以我比较强调要走中庸之道,把生活质量要保持在一个基本的生活状态之上。
俗语讲“人要衣装,佛要金装”,经典里也常提到佛有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,释迦牟尼佛、达摩祖师、金乔觉、妙善公主、阿难……都出生在皇家,为什么?祂要向世人宣示我的福德是具足的,而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!连近代很著名的弘一大师,家里也是很有钱,依然出家的。所以末法时期的居士,至少要显示出你能过一个正常人的生活,保持庄严相,不要看起来很寒酸,保持干干净净的,这时你给别人讲法,别人才听得进去。换句话说,这个时期的修行人要学习“福德自然”,福德自然而然来的时候,就随顺适度的接受它。孔子讲“庶富贵,行富贵。庶贫贱,行贫贱”,就是要大家能安住当下,过自己有能力过的生活,这个就是“中道”。
佛也讲“无益苦行当远离”,在这个时期刻意修苦行,就有点不符合中道。比如信众送东西来,不能说“不要”,但可以转送他人,为什么?因为你说“不要”时会伤了他的心的,觉得你没给他累积福德的机会,没给他一个方便法门。但是也要记住,不是随意要,尤其是接受后是自己要用的,要非常的谨慎,该用的用,不该用的就不用。
Visits: 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