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殊 2019.05.15
修身,无非就是断除三大烦恼。这一点佛家讲得很清楚,就是贪、嗔、痴。当你把贪瞋痴真搞明白了,你的所作所为立刻就会有大幅的转变。
什么是贪
贪是什么?你只要对一切事物过度地执着,就是贪。哪怕是你喜欢看书,也是执着,只是它属于人世间高尚的执着,好的执着,喜欢收集或鉴赏古董、字画也都是执着的一种。
有个故事是讲有关贪着的因果的,内容是这样的。有一位禅师到了非常有钱的居士家里去拜访,这位居士家里放着成山的古董,很高兴地向禅师介绍,这是哪一年的,这是哪个朝代的,如数家珍,好不容易介绍完了,居士问禅师:“您觉得怎么样?”禅师淡淡地说:“施主,你来生会变成老鼠。”居士对禅师这样的回答,感到既诧异,又有点生气,便问:“我做了那么多布施,还供养僧人,我只是喜欢玩点古董而已,怎么就要来世却会变成老鼠了呢?”禅师回答:“你看那个古董佛像后面有个洞,下面有一窝老鼠,牠们和你一样,也喜欢古董,而你就是下一窝。”他被禅师的一番话吓到了,没想到贪着还有这样的后果。
所以,情也好,爱也好,只要你对任何事物,任何一件物品,或在某种精神上的喜好,都是执着。只能勉强说,对一种思想的执着,比起对物质方面上的执着来讲要好一点点。换句话说,在真正的修行上,无论你对什么执着了,都是问题。为什么?因为这就是贪。贪财是贪,好色是贪,好名是贪,好利也是贪。喜欢古董是贪,喜欢修佛法也是贪。连你说:“老师,我蛮喜欢和你在一起。”这也是贪。因为,修行修到最后,你连老师都要丢掉。只是说,如果你一定要执着,倒不如执着于佛法,执着于儒释道的真精神,修到一定程度后,再慢慢舍弃执着。所以,修行要非常谨慎、小心地面对贪着的问题,时时问自己,有没有这一回事?切记,只要一贪着就是执念,就是执着。
怎么样才算是执着?所有的贪都是执着。任何事情,只要你不贪求,不执着己见,也不是为了自己,能够随缘随份,不会为了它绞尽脑汁,那就不是贪着。而“执着”是不分大小的,哪怕只是一百块钱的事情,只要会为了它绞尽脑汁、朝思暮想,它依然是执着。
个人有个简单的原则来判断什么是贪。你遇到事情的当下,心口处会感觉到有点紧,那就代表你执着了,此时的谈话如果是为了要说服对方,往住很难如愿。这时要赶紧跳开,怎么样?要换个话题,并不是要你离开,而是不要再和对方争下去了。
修行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真正的“本心”!若你的心是一个平和的心,一个清净的心,一个自在的心,没有被任何东西束缚住,这个心就是对的,也就是本心,而用本心来做事就不会有贪心。
什么是瞋
“瞋”这个字是“目”和“真”二个字合起来的。什么意思呢?“目”代表一个人的“见地”,也就是一个人的观念或态度。人往往都以为自己所看到的是真实相,只有自己的观念或态度才是对的。一旦别人违背了你的意思时,别人就是错的,别人没听从你的意见做事,就是做了对不起你的事。因为这样,瞋心就无明地升起,绵绵不绝。
那么,要怎么摆脱瞋心呢?《六祖坛经》讲:“一切无有真,不以见于真,若见于真者,是见尽非真。若能自有真,离假即心真,自心不离假,无真何处真?”这一段话,其实只讲一件事,就是“一切都不真实,没有什么是真实的”,当你离开了所有的假像,你的心就真实了,可以把“一切无有真”这句经文记起来,常常用来提醒自己。
这个世界明明那么真实地在我们眼前,为什么说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假的?爱因斯坦曾说过:“我们人类所看到的一切,所听到的一切都是幻象,时间和空间只是人类的幻觉。”因为他已经用物理公式推算出时间跟空间,就是这个世界、这个宇宙只是人类的幻觉。电气之父尼古拉•特斯拉在晚年时也曾说:“整个宇宙真正的奥秘在哪里?一切都是能量,一切都是振动。”什么叫能量?能量就是波,是一种波动的现象,这有点类似电波,它有时间性,也有振动的频率,也因为它只是一个波,所以并没有实体。所以“一切无有真”说的是一切都没有真实的,当你慢慢地接受了这个观点,你的怒气就会少很多,对一切看不惯的次数也会变少很多。因为在这个世界里没有真假,也没有对错,只是立场和角度不同而已。
什么是痴
简体的“痴”是“病”加“知”,繁体写法是“痴”,是“病”加“疑”。什么意思?心里存有错误的认知,心里对任何人事物都存着怀疑,就叫做“痴”。《华严经》讲“信为道源功德母”,孔子讲“仁义礼智信”,也就是说道德规范的最低限度就是个“信”字。若连信字都没有了,你的人格就崩塌了,社会上大多数的人都没有了“信”,这个社会也就会崩塌。
老子讲“信者吾信之,不信者吾亦信之,德信。”也是说对待一个有诚信的人,你相信我,我也相信你,你不相信我,我还是要相信你,为什么?因为有信就不会有疑,正如“疑人不用,用人不疑”。一个人如果有“信”,愿意“信”,就不会有“痴”方面的问题。所以,人要有“信”,至少先有信仰,信仰儒家是一种信仰,信仰佛教也是一种信仰,信仰道家也是一种信仰,如果你所信仰的比较高尚,比较正确,那么你所作所为相对就比较正确。
Visits: 18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