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殊 2016.06.13
我們這個金剛般若法門是六祖慧能親傳下來的禪,可以說幾乎沒有差別,只是以前的禪重在出世,而我們這個禪重在入世。
唐宋時期的古大德開悟後,大都會到深山老林裡,避開塵世,連帝王將相都得入山林裡請他們出山,比如唐肅宗請南陽慧忠大師入京城當國師就是一個例子。後來就逐漸轉變了,比如北宋的維則禪師,雖然在浙江天臺山翠屏岩的佛窟庵結廬修行,但是大師隨緣度眾,不但把山裡虎豹等動物給度了,連路過的樵夫也度了。到了現代社會,誰有辦法買個整座山來修行,而且大多數人也挨不住獨修,所以就更重視入世禪法了。入世是就是要對生活,要面對工作,我們這個禪法著重要把一切修行透到生活和工作裡,這一點就是金剛般若禪與古代禪的差別。
有學生曾經問:「為什麼沒有道場時,老師還印證一、兩個人開悟,道場開了卻不曾印證誰開悟?」原因就和這一點有關。以前的印可是因為那個學生稍微有點悟處和體會,雖然還沒在生活或工作上透出智慧,基於鼓勵的性質,就給予了印可。有了道場後,我可以手把手的在生活和工作上教大家了,可以看看大家能不能把悟境實踐在生活和工作上,所以不再輕易印可。
要注意,一個人如果把佛法悟境透進生活和工作時,連怎麼吃飯、怎麼喝茶都是在修無上菩提,關鍵是你看不看得懂而已,沒看懂也就表示還智慧還沒透出來,還沒從出世禪變成入世禪。這時的悟境隨時都可能退轉,遇事即飛,也就是在面對困難、面對煩惱時,抵抗不了,也表示當時悟處的力量是不夠的。尤其是我會更注意修行上要先把大的、粗重的習氣、習染除掉,在行為上面看起來要四平八穩,再來想想要不要印可;這個學生才不會一出去跟別人交往時就倒下去了,還被別人說這怎麼是個開悟的人。
說的再白一點,就是一個人的悟境能不能在生活與工作裡實踐,就是入世的精神,如果沒辦法在生命的全程去實踐、實驗你的悟境,用從前的話講就是「充殼子」,也是古人講的「藥水汞」,一遇火就沒了,所以入世禪比出世禪難修。大慧宗杲禪師曾講過一段話,大意是在家人的修行是從外往內打,出家人是從內往外透,但是在家人修行的成就會比出家人修行的成就大八倍。也就是說,如果一個人用這種力量修成了佛果,一定能度更多的眾生,也是我為什麼特強調生活的智慧的原因。
Visits: 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