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殊 2018.08.28
行德發露的第一個特徵是祂的慈悲心非常深重。《阿彌陀經》裡面講十方諸佛都現廣長舌相,讚歎釋迦牟尼佛能於娑婆國土,五濁惡世,八相成道。「當知我於五濁惡世,行此難事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,是為甚難。」意思是地球上的眾生實在太難教化了,是諸佛不敢來,也不願來的地方。
舉個例子,假如你是大學教授,以你的能力可以到一流的大學去任教,那裡的學生好學、根器好,教起來得心應手。可是現在有一個空缺的職位,要你到窮鄉僻壤去,那裡的學生水準差,而且都是幼稚園的小孩,請問你要不要去教?有的佛就想:「嗯,這個沒有我的用武之地。」祂學了那麼多東西,教不出去,讓羅漢、菩薩去就好。而釋迦牟尼佛是能仁,有能力,還特別慈悲,所以願意來到地球教我們。另外,同樣以慈悲行天下的觀世音菩薩,也是古佛再來,號「正法明如來」,悲心特別重的地藏王菩薩,同樣發下「地獄不空,誓不成佛」的大願。
行德發露的第二個特徵是祂非常地平靜。釋迦牟尼佛曾做了五百世的忍辱仙人,在這五百世期間不起嗔心,修祂的寂靜。所以歌利王節節肢解祂的身體時,祂能保持平靜,不起嗔恨。前面說的二位元菩薩也有這個特徵。尋聲救苦的觀世音菩薩,只要稱誦祂的名字,祂就來救你。地藏王菩薩則是不放棄救度地獄裡的任何一個眾生;而文殊菩薩的行德是智慧,衪無論在什麼環境裡面都有無上的正見;普賢菩薩重視行入,且悲願無盡;阿彌陀佛悲願無量,讓所有持誦衪名號的眾生都能到衪的佛國,聽全宇宙的諸佛菩薩上課講學,藉以獲得救度。
開悟的人肯定有他與眾不同的地方,有其行德表現的特殊模式。
Visits: 4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