應無所住而生其心

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150 150 einsja

布殊 2017.05.11

金剛經中的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,可以分為「應、無所住、而生其心」這三點來說明。

首先講這個「應」。講的是一種回應,一種反射動作。正因為「應」是一種「回應」,回應當下的一種反射動作,表示它是一種直覺,但是,它中間不能有所「住」,因為它是「無所」的。為什麼說沒有「所」呢?因為心是空的,才會產生一種「能」,也可以說「心」就是一種「能量」,但它有個其妙的特色就是會「產生反應」。

我們在不做事或不動的時候,這個時候或許可以「心本如空」,也就是心裡頭就什麼都沒有,一旦面對人、事、物等諸多外境時,就產生了反應,也就是「生其心」,心原來是空的,這時變成「有」了,進而產生作用,只是這個時候反應的快慢,就代表著你的智慧的高低。

如何能很快呢?要「無所」。只要這中間沒有障礙,反應就會非常快速,智慧也是如此。所以佛回答問題時,是不會轉彎直接就來的。你是什麼樣的心,就有什麼樣的「所」。所以有些人講「心所法」說的是「心所」,指的就是有個心所,心上面有什麼,你就把它當個「鎖」。

心上有多少「所」,就代表有多少「住」,有多少「執著」,有多少「鎖」,這些會把你心所有的德能都給遮罩了,也就無法去得到或運用本心原有的無量智慧,而這種智慧,正是回應當下的一種直覺。

Visits: 19

中華金剛般若禪學會

地址:新竹縣寶山鄉油田村油石路8巷8號
本會電話:03-576 9388
聯絡信箱:jinganbore1010@gmail.com
Line ID:0905075585
wechat ID:k0905075585

內政部核准立案台內團字第1060075636號
新竹地方法院核准106證社字第18號

©中華金剛般若禪學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