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路上的取與捨

修行路上的取與捨 150 150 einsja

布殊 2021.08.18

問:
修行要如何輕鬆前行?為什麼總感覺放下一些,又撿起了一些?

答:
這也是修行的功夫!要能提得起,也放得下。世間的工作是做不完的,煩惱也是斷不完的,怎麼辦?不如心得解脫,而不是把事放下,也就是在於了悟了心的空性,萬事萬物回歸空性。

打個比方,有些人要他回憶十年前的事情,他想不起多少了,那就是過去了,空掉了,但是有些人卻是三、五十年以前的事還如數家珍,那就是空不掉。所以要學會今天做的事明天就忘掉,特別是一些負面情緒把它忘掉,在《金剛經》、《六祖壇經》裡就有很多告訴你如何空掉的偈語,裡面是很多智慧的總結。心常常是空的,情緒是常常平的,煩惱升起時很快就能放下,煩惱放得越快就越輕鬆,也就是佛門裡說的自在。

所以,我們要學觀自在菩薩,能夠觀察,能夠自在,就是觀自在,行深般若,就能夠度一切苦厄。為什麼我第一本書出《心經》?因為《心經》是我們這個法門的總綱,也是大般若經的總綱,永遠把《心經》的第一句-「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般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」提起來。

怎麼照見?什麼是般若?怎麼觀自在?就是要時時提起正念,不要觀他在,要觀自在,不要被外面的浮光掠影,奪取了你的心智,奪取了你的精力,要迴光返照。《黃帝內經》講「精神內守,病安重來。」意思是連生病都與精神的內守、外溢有很大的關係。精神內守就不得病,精神外溢,貪著外面的花花世界,精氣神很快就消掉(耗散),當然就百病叢生,煩惱叢生。所以養心就是養生,養生就是養心,它是同步的。

Visits: 25

中華金剛般若禪學會

地址:新竹縣寶山鄉油田村油石路8巷8號
本會電話:03-576 9388
聯絡信箱:jinganbore1010@gmail.com
Line ID:0905075585
wechat ID:k0905075585

內政部核准立案台內團字第1060075636號
新竹地方法院核准106證社字第18號

©中華金剛般若禪學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