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殊2021.05.25
問:
《楞嚴經》卷五中釋尊以波羅巾六結示阿難,六根解除有次第,而卷六文殊菩薩的偈則說「一根既返源,六根成解脫」、「一處成休複,六用皆不成」,這是否呼應《圓覺經》中的「知是空花,即無輪轉」一超直入的智慧?
答:
文殊菩薩代表智慧,就所有諸佛菩薩的智慧來說,文殊是當體的,講的也一定是最究竟的。六根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)的任意一根能夠返到本源,其它的就能一下子全部都返源,這完全正確。像觀世音菩薩的《耳根圓通章》,教你念念反觀自性自心,有一天忽然頓空就入到本體,眼耳鼻舌同時也進去了。《楞嚴經》裡有25個菩薩各個講祂的悟道因緣,有些從舌根入,有些是從身根入,有些從味覺,有些從視覺入……,任何一根入了道,就能全部都入道,和「一根既返源,六根成解脫」是同一個道理。
世尊講的六根的解除,是用人的時間相來講的,所以有一個過程,並且把這種提升的每一個過程講述的很清楚;文殊菩薩用的是頓教的講法,拿掉了人的時間相,告訴你重點是一通百通,不要太在意去體會每一層的境界,因為只要入了的都一定會經歷,而這個經歷對佛來說只是一瞬間。所以漸法跟頓法也是不二的,一個講清楚了過程,一個講的是一定到會達的彼岸,既有次第,也有直超,即無次第,亦無直超,角度不同而已。
就像我們吃飯,先從嘴巴進去,到了食道,又到了胃、十二指腸、橫結腸、小腸……就是有次第的,至於吃進的營養你不用一個個下命令,它自己會整理、消化,系統正常,過了1天或2天就全出來了,就是頓超。但是過程是有的,每個次第也在,跟「吾道一以貫之」是一回事。如果你用心比較細密的人,每一個細微的變化就都能覺察;但如果你沒那麼細緻,就不需要每一步都去體會,它也一下就過去了。
Visits: 17